如何解读过敏原检测报告

1.何为过敏

过敏,又称变态反应,是身体一种异常的免疫反应,由本来对人无害的物质引发,主要指IgE抗体介导的I型速发型变态反应。目前,对过敏概念混淆的人不在少数。有人吃辣椒后起痘痘认为是过敏,其实这只是饮食不当引起的痤疮;喝牛奶后肚子胀气,是乳糖不耐受;也有人声称对酒精过敏,其实那是耐受不良,食物不耐受一般是IgG升高。

2.过敏机制

Ⅰ型过敏反应在暴露于变应原后很快发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由肥大细胞和IgE介导。变应原进入体内,刺激单核吞噬系统,引起浆细胞反应,产生特异性IgE,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受体桥联,使这些细胞处于致敏状态。当同一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引起如麻疹、荨麻疹、皮炎、关节炎、哮喘及过敏性休克等典型的Ⅰ型过敏反应症状。临床诊断除了依赖于详细完整的病史了解、体检、体内检测方法(皮肤点刺试验、斑贴试验和激发试验)外,体外检测方法,如抽血检测是过敏性疾病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血液检测过敏原常见项目

吸入性过敏原:总IgE、屋尘、尘螨/粉螨、猫/狗毛发皮屑、点青霉/交链孢霉/黑根霉、蟑螂、蚊子、普通豚草/蒿属植物、白桦/榆树/桐树/桉树/桑树等;食入性过敏原:鸡蛋、牛奶、花生、大豆、虾、蟹、谷物、坚果和水果等。过敏性疾病的体外诊断最初是进行血液总IgE 抗体的检测,但总IgE影响因素较多,因此目前更多是同时检测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来判断患者过敏情况和行疗效观察。

4.血液检测结果释疑

①过敏原特异性IgE阴性,总IgE阳性?

IgE是正常人体中含量最少的抗体。总IgE仅能指示患者致敏状态的概率,其升高只能说明患者过敏的概率较大,不存在一个总IgE临界值来诊断或排除过敏。且总IgE水平的影响因素较多,除了过敏性疾病外,寄生虫感染以及种族、年龄等因素均可影响总IgE水平。过敏原成千上万种,任何对于人体而言的异种蛋白均可能是过敏原。一些过敏原虽不常见或乃至非常罕见,但却可能致命,因此常规检测项目阴性,不代表患者不会过敏。

②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总IgE阴性?

这种情况很少见,但在检测中也是存在的。总IgE是指血清中所有IgE的总和,包括在检的所有特异性IgE和非在检的IgE,两者均有其正常范围。每种特异性IgE占总IgE的比重很低,故出现特异性IgE阳性并不一定总IgE也阳性。另外,机体刚经历完过敏激发,体内总IgE含量消耗较多,也有可能导致总IgE阴性。如果患者服用过药物,也有可能导致总IgE假阴性。

③为什么检测有很多阳性食物,却没有临床症状?

机体一旦致敏,这种状态是终身存在的。比如有人曾经吃鸡蛋,产生不明显过敏现象,机体处于致敏状态。以后虽然不再吃鸡蛋,做过敏原检测时仍然会发现他对鸡蛋过敏。但是,致敏以后是否发生临床症状,还与机体的免疫机能状态、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否应用了抑制免疫机能的药物或抗过敏药物等因素有关。我们打个比方,场上有10头被激怒的斗牛,但最终战胜的牛不一定是愤怒值最高的牛,还取决于牛的年龄、体力、智力。更重要的是,在长期少量吃鸡蛋的过程中,有些人对鸡蛋耐受了,即使吃鸡蛋也不会出现任何症状。

5.临床症状显示对某种过敏原过敏,检测结果却显示阴性?

如有人吃虾后出现荨麻疹,但过敏原检测显示对“虾过敏原”阴性?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是假过敏反应。研究证实,食物及其添加剂,尤其是药物可以引起与过敏反应症状非常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类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不同于Ⅰ型过敏反应,不需要提前接触抗原的致敏过程,无需IgE 等免疫球蛋白介导。因此检测IgE阴性。这种假过敏反应重复性不高,并不是每次接触过敏原都会发生,而过敏反应则不同,机体一旦致敏,以后哪怕遇到非常微量的过敏原也会发生反应。除了假过敏反应外,进食富含血管活性胺类食物,如巧克力、西红柿、草莓,不新鲜的海鲜尤其是虾和螃蟹,可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引起皮肤发红、瘙痒等过敏症状,经常被医生或患者误认为是过敏。

总结

血液过敏原检测仅供临床参考,具体判断该患者是否过敏,是否可摄入接触某种过敏原,需要结合病史、临床症状、患者自身免疫情况,更多的过敏测试做出综合判断。